教学研究

关注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公众号

学院首页 · 正文

教学研究

厦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2-06-27 点击:

转自http://xmjfw.xmsme.gov.cn/File/files/2012/1/4/20121415211.doc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 二O一一年十一月
 
前言
《厦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厦门市“十二五”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精神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对策举措等战略意图,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引领“十二五”时期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政策。
本规划所涵盖的行业范围基本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行业管理范围之内,涉及国民经济统计分类中的通信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第一章 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实施中央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厦门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自“九五”以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就是厦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十二五”时期,大力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将对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工业化水平,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厦门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跨越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
一、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
2010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89户、从业人员134758人;完成工业产值1286.2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0%;完成工业增加值269.6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9.6%、全市GDP的10.2%;出口交货值831.5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3.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5.53亿元、利税总额72.50亿元、利润63.7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4.7%、18.6%、23.0%;全员劳动生产率200121元/人.年。“十一五”以来,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加值、出口交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2.5%、83.2%、106.7%、71.5%、58.8%、67.7%。
二、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
“十一五”以来,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经历了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光电技术产品迅速发展,台资在两岸产业合作中对光电领域的投入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带动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的恢复性增长;通讯设备制造因关键技术缺失等原因而下降;电子计算机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基本无增长。在全球光电产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大局下,随着友达、冠捷等全球优势企业在厦门投资发展液晶显示模组(LCM)到彩电整机的生产、宸鸿科技投资触控产品,以及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各类资本投资半导体发光芯片(LED)及封装生产,厦门电子器件制造业迅速堀起,行业产值在2010年达到517.8亿元,比2005年净增506亿元,增长量占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一五”产值增长量的93.5%。目前,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已成为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分行业,厦门已成为台湾光电产业资源配置的组成部分。
“十一五”以来,行业中内资企业得到较好的发展,联想移动、宏发电声、法拉电子、三安光电、华联电子等内资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实现了生产稳定增长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民间资本对光电领域的投入,成为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一五”发展的一大亮点,增强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十一五”电子信息制造业各主要行业生产发展情况及主要增长因素见下表:
单位:万元、%
行业
产值
增长率
主要增长(下降)因素
2010年
2005年
通信设备制造
657610
1284715
-48.81%
手机生产下降47.6%,电话机生产下降15%
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
581108
1108876
 
联想移动增长19.3%,夏新重组、唯开退出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22203
7346
 
 
电子计算机制造
3998622
3659379
9.270%
整机生产基本未增长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3522856
3365894
 
戴尔公司增长4.9%、丞信电子减产
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
475766
293485
 
多威电子增长92.2%,新增长点有安费诺电子等
电子器件制造
5177662
118319
4279%
光电产业迅速崛起
集成电路制造
174637
7601
 
新增长点有贝莱胜电子等
光电子器件及其他器件制造
4968125
89879
 
友达光电、宸鸿科技、达运精密、辅讯光电、乾照光电、光莆电子、晶宇光电等一大批企业建成投产,三安光电等快速增长
电子元件制造
1393738
1132292
23.09%
“三资”企业增长乏力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
1259897
1076695
 
增长17.1%,宏发、法拉等有较高增长,TDK、建松、NEC东金、信华科技、迈昕电子等减产
印刷电路板制造
133841
55597
 
 
家用视听设备制造
1436301
1208367
18.86%
增长18.9%,原主要企业减产,若干新企业进入
家用影视设备制造
1360330
1070850
 
增长27.0%,冠捷等新建企业投产,厦华减产60%
家用音响设备制造
75971
137516
 
一些“三资”企业退出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176400
45931
284.1%
新增长点有柯达图文影像等
三、培育产业链取得成效
“十一五”以来,全行业围绕龙头企业,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以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整体竞争力,已初步形成了平板显示、现代照明、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产业链、产业集群。
平板显示产业链——围绕友达光电、冠捷科技的LCM生产,聚集了一批背光模组、光学薄膜(包括聚光片、扩散片、偏光板等)等配套企业,而LCM生产能力又延伸到冠捷科技、景智光电、厦华电子等企业液晶显示平板彩电的生产能力建设,形成了从液晶显示模组延伸到整机产品的产业链,火炬(翔安)光电产业园已成为中国大陆重要的光电产品生产基地。
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群——以三安电子和华联电子在全国较早实现LED芯片和封装产业化生产的带动下,顺应全球LED及其应用技术大发展的潮流,“十一五”期间,各类资本纷纷投向此领域,并向照明产品领域延伸,已形成从LED到照明产品应用的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之一。
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产业链——经过多年发展电子元件生产,以及近年来柔性电路板、精密模具、精密加工和IC设计等配套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电子元器件-接插件辅件-数码&小器件-手机或整机”的产业链。
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全行业拥有“DELL”、“lenovo”“AUO”“PRIMA”、“TPV”、“TDK”、“TPK”等知名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联想手机、厦华彩电、宏发继电器以及立林科技的楼宇对讲可视系统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宏发电声的继电器、TDK的磁性材料和陶瓷电容器、法拉电子薄膜电容器、三安光电的LED芯片等元器件产品的产能居国内同行前列,戴尔、友达、宸鸿3家企业的产值超百亿元;行业拥有厦华、宏发、三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五、绿色生产取得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积极应对欧盟“两指令”等技术性贸易壁垒,按照国家《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改进产品设计方案、调整生产工艺流程、更新使用材料、革新制造方式等技术措施,实现有毒有害物质在电子信息产品中的替代或减量化,保证了出口生产的增长。
六、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有所进展
“十一五”以来,市先后扶持建设了两个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公共平台的服务。同时,厦门市光电子行业协会、厦门市LED促进中心等行业中介组织的服务、桥梁作用日益明显,尤其在推动闽台产业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取得发展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影响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在“十一五”期间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是产业发展仍然主要依赖外源性输入、投资驱动,内涵发展能力不足;二是资本、市场对外依存度过高(出口变货值占销售产值的64.6%、实收资本中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占75.8%),产业发展存在不安全性;三是代工生产仍是主要的经营模式,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四是关键技术和高端配套产品仍主要依赖进口;五是随着劳动力成本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上升,一些外资企业将生产转向成本更低的地区;六是光电产业中,平板显示缺失技术含量高的前端生产,半导体照明企业多、规模小,难以进行有效的技术研发
第二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仍是当前时期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未来三到五年内,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步入加速成长期,将带动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电子信息行业:“提高研发水平,增强基础电子自主发展能力,引导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十二五”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一、面临的机遇
技术进步是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信息产业经历了一浪接一浪的高速增长期,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是引领信息产业一次次高速大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未来5-10年,下一代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将迅速发展成熟,并推动信息产业进一步迅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行业发展:要追踪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方向,集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紧密结合产业升级换代趋势,以新一代网络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家庭、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七大领域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随着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将得到更为深入的应用,形成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产业新增长点。“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达到1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5%。
此外,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当前全球电子产业的跨国转移呈现出新趋势:发达国家的企业已不仅仅是向中国转移外包制造业务,而是纷纷将技术研发、产品零售等产业环节整体搬进中国;跨国公司纷纷将自己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带入中国,中国正由跨国公司单一的产品制造基地转变为研发、制造和零售等多位一体的整体营运基地。中国已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首选的电子产业投资热土。
二、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世界多国正在将信息化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各主要经济体带动经济增长的首要战略选择和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当前,美国高端芯片制造、欧洲光伏产业、日本消费类电子制造、印度软件外包……这些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海外环境。随着周边国家和地区同质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贸易保护势力抬头,以知识产权、低碳环保、产品安全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限制措施将愈演愈烈。因此,“十二五”时期,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亟须依靠转型升级破题。
在国内,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已经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生产集群,其产业链完整,科技支撑能力强;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后发制人,发挥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积极发展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成为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新的投资热土。在产业发展方面,如何通过融合创新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如何让工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各类终端产品中应用日益广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融合创新将推动价值链重点环节发生转移,组装制造环节附加值将日趋减少。
从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结构看,“十一五”发展起来的光电产业在“十二五”启动期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影响,平板显示产业已全球范围内产能过剩;LED因在液晶显示屏背光源中的渗透率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大幅提高,以及LED照明尚未进入产业化阶段,因此市场需求不振。
总体上,“十二五”期间,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挑战大于机遇。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和不可逆转的劳动力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上升,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经营模式、价值延伸、创新载体、人才结构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深度调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巩固产业发展基础,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目标
“十二五”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跟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勇于“先行先试”,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加强研发创新能力建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的“瓶颈”制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从示范应用带动新兴产业成长和新项目建设两方面入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转型升级,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创新活力、市场竞争力和产业辐射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围绕“十二五”期间全市GDP翻一番以上、工业经济规模力争翻番的目标:
——至201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达到539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占全市GDP(4200亿元)的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8%
——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至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到23%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行业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骨干企业达到6%左右。
——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建设若干个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取得软件、IC设计、新型显示器件、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龙头企业普遍建立技术研发能力,争取实现若干个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在厦门设立区域研发中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争取实现“OEM”企业普遍转向“ODM”,骨干企业实现主要依靠服务增值或专有技术实现赢利,全行业由加工制造为主向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转化。至2015年,行业中有5-6家企业销售额达到百亿元以上,并在各自产品(服务)领域中具有竞争优势。
——质量管理提升到新的高度。大中型企业全面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全行业普遍推行“6б”管理、可靠性工程、精益生产、现场星级评价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骨干企业普遍做出质量信誉承诺,使厦门产电子产品真正成为质量和信誉的象征。
——基本形成绿色经济业态。显著提升产品节能效率,降低产品功耗;有效预防和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率达到60%;单位产值能耗比“十一五”末期降低15%。
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坚持:
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政府通过统筹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等,为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在市场竞争中壮大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
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与推进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把握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制造+服务”推进产业发展;
企业自主创新与更大范围国内外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在推动企业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的同时,继续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团队等高端要素资源,提升招商引资层次,促进高端要素聚集。
 
第三章 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政府各部门要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做好顶层设计,以智能信息系统工程为主线,梳理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大智能信息系统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链,构建从工业设计、云计算网络、零部件配套、整机生产、三网融合、系统集成到系统工程解决方案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整机产业价值链提升
按照工信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整机产业价值链提升工程”精神,在加快产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整机制造企业向服务领域延伸,推动产业链核心环节从以制造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过渡;抓住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应用快速发展契机,开拓增值服务等,实现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整机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提升。
一、数字视听
推动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一是促进冠捷显示科技、友达光电等企业液晶显示模组(LCM) -彩电整机生产达到设计纲领,厦华电子在进一步技术改造中提升生产能力;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设计能力,加快新型背光技术、3D技术、网络技术、节能技术、激光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发展3D电视、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等新型产品;三是推动终端制造与内容服务的融合,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四是鼓励发展高密度激光视盘机、数字音响系统、数字电影设备等。
二、计算机与通信设备
根据国家“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的发展战略:抓住当前全球电子产业跨国转移的新趋势,努力吸引国内外行业先进企业在厦门投资发展技术研发、制造、配套、物流、产品销售等产业环节;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终端+内容+服务”的产业链整合,突破虚拟化、海量存储、负载均衡、并行处理等云计算核心技术,提升增值空间,在全市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积极参加国家“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网”专项;发展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面向数字家庭应用的各种网络终端和基于“三网融合”升级换代的各种新型数字终端,努力发展嵌入式软件、IC设计制造等,破解关键技术缺失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支持发展高性能路由器、Tbit以上大容量汇聚交换设备、智能网关等网络关键设备;围绕物联网应用,研发相应的感知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控制系统;……。
第二节 基础电子产业跃升
按照工信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精神,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以关键电子元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发光二极管(LED)、太阳能光伏为主,加强产品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新型电子元器件
针对新一代电子整机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新型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高端化电子元件生产、积极开发物联网、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性能传感器、超薄锂离子电池、专用真空电子器件等产品,汽车电子系统所需的继电器、微电机、线束、厚薄膜集成电路、超级电容器、连接器等关键电子元件。积极参加国家“核高基”专项、“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网”专项等。
二、新型平板显示
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马微电子5.5代低温多晶硅(LTPS)TFT-LCD及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项目建设,争取按期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配套厂商来厦门投资,争取现有液晶显示模组(LCM)生产向TFT液晶面板扩展;引进投资者,发展等离子显示器(PDP)、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以及大尺寸、触屏式、彩色、柔性有源驱动电子纸显示屏;促进触控屏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化两岸产业合作,争取在厦门形成新型显示技术的研发能力,全面发展“四平合一”(手机、电脑、PC、电视)的广泛应用。
三、发光二极管(LED)
促进开发晶照明项目建设,争取如期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使厦门成为全球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发挥行业中介机构作用,建设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整合行业技术力量,以提升发光效率为主要任务,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发展光机电集成模块的封装。加强与台湾同行在LED应用于普通照明的产业化技术、标准研究制定等领域的合作,抢占产业制高点。推进LED在室内照明、商业照明和农业、生物、医疗等特殊领域的应用。
四、太阳能光伏
推进索纳新能源年产2500MW光伏垂直一体化产品项目和年产60MW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争取如期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砷化镓三结太阳能电池、小型光伏系统、分布式光伏系统、离网系统研发,发展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及相关配套产品,建设太阳能发电在建筑物、城市景观照明、小区域发电系统应用等示范工程。
五、集成电路
加强服务,促进集顺半导体项目达产,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整机产品发展的需求,积极引进新型高密度IC封装和测试产业,形成厦门IC设计、芯片加工、封装和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第三节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行业优势,加强信息技术及产品向工业各领域及生产各环节持续深化应用的力度,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推动企业由制造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一、应用电子产品
针对工业控制、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航空和船舶电子等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应用电子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为高端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开拓新的产品领域。
二、工业软件
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支撑软件(嵌入式数据库和开发工具)、应用软件等。从努力发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工业软件优势企业两方面入手,突破行业技术“瓶颈”、促进应用电子产品发展。
三、企业信息化
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环节的融合,继续加强企业信息化改造。在“十五”、“十一五”企业信息化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以“十二五”末行业龙头企业基本实现集成制造为目标,推进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服务型制造转变,促进企业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发展增值服务。
 
第四章 对策措施
有效实施本规划是今后五年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和措施,确保完成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 转变发展观念
充分认识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环境下,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速度超过应用的速度,产业投入和竞争恶化的速度超过企业改进的速度,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当前形势急需政府的顶层设计,整合各种社会和科技资源,组织企业系统集成,形成集群组合优势,快速响应多变的市场,才能有跨越式的发展。
一、明确政府资金的支持方向
政府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的各项资金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支持,应主要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企业发展“终端+内容+服务”的投入;系统级开发应用的投入;对工业软件研发或应用的投入;企业工艺技术改造投入;围绕提高产品可靠性指标所开展的产品质量攻关;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参加“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重大专项的地方配套等。
二、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十二五”期间,要全方位调整行业招商引资的方向和策略:招商引资的对象由境外为主转向外资、台港澳资本、央企、民营经济并举;由单个企业转向围绕龙头产品向上下游,包括材料、装备延伸的产业链招商。要特别注重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来厦门建立研发能力。
三、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落实国家加强新时期工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战略部署,推动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提升质量和效益;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有关专项,争取资金支持。
第二节 促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要加强政策引导,努力破解关键技术的“瓶颈”制约;促进“三资”企业由“OEM”转变到“ODM”;促进企业由生产制造转向服务制造。
一、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工业软件
充分使用我市扶持企业技术进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进高端人才等政策,争取引进若干个专业机构,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工业软件,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发生质的变化。
二、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培育产业链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戴尔公司、友达光电、联想移动、宸鸿科技、冠捷显示等大企业的发展,以及天马微电子、开发晶、索纳新能源等新建项目的投产达产,努力引进各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全行业形成以若干个年销售额百亿元以上大企业为中坚,众多中小企业跟进发展的格局。
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适应信息产业各行业边界逐渐模糊,产业软件、终端与内容的整合成为产业链重构的基础和方向的趋势,用好市政府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大力发展为电子信息产品、信息网络、信息服务和软件相互融合发展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带动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优化。
第三节 将质量管理提升到新的高度
追求卓越的绩效管理,是二十一世纪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更是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竞争,发挥厦门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作用的必由之路。
一、转变质量观念
明确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不能仅仅局限于“保证产品(服务)质量符合用户要求”。质量管理只有对提高组织绩效做出贡献,为组织提供从企业、顾客、社会多个方面解决质量和效益的模式,促进组织通过不断地改进由成功迈向卓越,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二、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在行业内全面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可靠性工程、“6σ”管理、精益生产、现场星级评价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十二五”期间,争取有企业参评“全国质量管理奖”;若干个企业获得省、市质量奖。
三、发展品牌经济
一是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并重,以发展LED产业技术和应用为核心,培育LED产业链成为产业品牌;二是以戴尔公司、联想移动转型为龙头,促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推动政府社会信息化建设优先采购本行业优势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创服务品牌;三是促进宸鸿科技、冠捷科技、联想移动等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培育产业核心技术;四是通过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等,培育火炬(翔安)产业园光电产业基地品牌。
四、引导企业树立质量责任
继续发动企业参加中国工业企业全球质量信誉承诺活动,大力宣传质量信誉承诺企业,倡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质量责任观。
第四节 优化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要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厦门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厦门城市化进程加快、岛内企业向岛外转移的过程中,保持岛内火炬园、信息光电园的功能不变,倡导发展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进一步发展火炬(翔安)产业区,争取拓展园区面积,重点发展平板显示产业链、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等
、充分做好生产要素保障
对行业内规划“十二五”达到年销售额百亿元以上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发展水平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服务,充分做好电力、劳动力、资金等要素保障,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
三、推动研发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科技进步的各项政策,一是从人才落户、企业税收、土地供给等诸方面研究制定行业招商由引“资”为主转向引“智”为主的政策措施,推动国际电子信息跨国公司来厦门建立区域性研发中心;已投资企业建立研发能力;国内行业科研院所来厦门发展产学研合作。二是加大力度建设产业公共技术平台,鼓励企业实验室申报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实验室,促进企业检测试验能力上升到为行业服务。三是支持企业实施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技术改造。
四、创造引进高素质人才的环境
围绕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制定电子信息制造业人才队伍中长期建设方案,重点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积极争取市人才发展政策对电子信息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倾斜。加快建设和发展职业培训机构,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培养能在生产一线解决问题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以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强员工培训教育。
五、建立新型的行业管理体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3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产业〔2009〕126号)精神,加强厦门市电子商会、厦门市光电行业协会、厦门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协会、厦门市软件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赋予承担部分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如研究制定行业规划、行业准入管理、组织制定和实施行业标准、示范工程评审、行业统计分析、行业(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总结、鉴定、评估等。
 
 
 
 
 
 
附《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部分内容摘编
一、电子信息整机价值链提升工程
包括基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及终端、基于云计算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高端服务器、网络存储系统,网络化、智能化、节能型数字电视产品及3D电视,绿色智能数据中心关键设备及各类终端产品、面向三网融合、多屏融合的数字家庭智能终端、下一代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体系等。
二、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
包括高性能CPU、移动通信芯片、DSP等高端通用芯片,移动互联、数模混合、信息安全、数字电视、射频识别等量大面广芯片以及重点领域的专用芯片,8-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关键设备、仪器和材料,技术升级的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MEMS器件、半导体功率器件、电力电子器件、RFID模块及器件、绿色电池、片式阻容感、机电组件、电声器件、智能传感器、印刷电路板产品及设备,半导体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光电子材料、压电与声光材料、电子功能陶瓷、磁性材料、电池材料、传感器材料、以及用于支撑、装联和封装等使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6代以上尺寸TFT-LCD显示面板、PDP显示、OLED显示、3D显示、电子纸、激光显示,LED外延片和高端芯片、MOCVD设备、高功率太阳能电池及平板式PEVCD、全自动丝网印刷机、高效切割机等设备。
三、重点应用电子产品
包括各类工业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驱动执行机构、触摸屏、文本显示器等)、机床电子(高档数控系统现场总线、通信协议、高精度高速控制和数字化高速伺服驱动,电主轴、电动刀架、检测装置、测试设备、机床电器等机床电子功能部件)、汽车电子(汽车电子电气专用元器件、车载信息平台和网络、动力电池及管理控制系统、动力总成控制系统、车用芯片、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医疗电子(数字化医学影像诊断、人体功能状态监测、临床检验和分析、肿瘤治疗、新型急救及外科手术设备、器官及组织工程、医用传感器、治疗微系统等先进医疗电子产品)、电力电子(IGBT、MOSFET、FRD等高频场控电力电子芯片和模块、碳化硅和氮化镓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高功率密度、高性能的电力电子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