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公众号
时间:2025-07-24 点击:
一 实践背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为响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号召,2025年6月29日-30日,厦门华厦学院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2024级通信工程3班团支部10名青年学子,走进厦门市集美区陈嘉庚纪念馆,通过"参观+研讨+行动"三维实践模式,探寻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爱国足迹。活动以"深学嘉庚精神、赋能乡村振兴"为目标,将红色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
二 现场纪实:穿越百年的精神对话
陈嘉庚纪念馆建筑风格融合闽南特色,庄重而典雅;这里不仅是社会历史类名人纪念馆,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实践队踏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序厅中央陈嘉庚先生的汉白玉雕像,其身后 “蓝天大海” 图气势恢宏,象征着先生海纳百川的胸怀,两侧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八个大字熠熠生辉,高度概括了陈嘉庚先生伟大的一生。实践队依次参观了馆内的各个展厅;从陈嘉庚先生早年在南洋艰苦创业,凭借敏锐商业眼光与坚韧毅力成为 “橡胶大王”,到他秉持 “教育为立国之本” 的理念,倾其所有在家乡及南洋兴办教育,创办集美学校、厦门大学等众多学府,为国家培育无数栋梁之才;再到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组织南洋华侨全力支持祖国抗战,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每一段故事、每一件展品,都深深震撼着在场的青年学子。
“看到陈嘉庚先生在企业经营困难时,仍坚决优先保障学校经费,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私奉献,让我深受触动。”我们当代青年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将来回报社会。
馆内收藏的陈嘉庚先生《南侨回忆录》手稿、泛黄的信件、简朴的工作和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同学们驻足凝视,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陈嘉庚先生在创业艰辛中坚守教育初心,在民族危亡时凝聚华侨力量的动人场景,对嘉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此次参观陈嘉庚纪念馆,是 “三下乡” 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从先辈的精神宝库中汲取养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队负责人表示:“嘉庚精神中蕴含的爱国、创新、勤俭、奉献元素,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高度契合。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地参观学习,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嘉庚精神内涵,并将其融入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
三 青春回响:从感悟到行动的转化
01纪念馆里的震撼一课
团队依次参观四大主题展厅,从汉白玉雕像与"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题词,到《南侨回忆录》手稿、抗战募捐票据等200余件珍贵文物。2024级通信工程3班团支书陈诗雨在橡胶产业展柜前驻足:"先生用实业救国,我们该用现代通信技术联通乡村——这是新时代的‘诚毅’精神。"
02三件文物背后的青年讨论与思考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开展了交流研讨活动。"变卖大厦维持厦大"的契约:见证教育报国的决绝;打着补丁的西装:感悟"俭以养德"的当代价值;南洋华侨抗战捐款榜: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表达。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陈嘉庚纪念馆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陈嘉庚先生的 “忠公、诚毅、勤俭、创新” 精神,将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四 精神传承:跨越时空的青春接力
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为乡村播撒知识的火种;如今,实践队以纪念馆为起点,开启了传承嘉庚精神的新征程。当青年们在校园里发起学术创新研讨,用知识探索未知,这便是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回响。这种精神跨越百年时空,从陈嘉庚先生振兴中华的宏大愿景,化作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的实干担当,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场学习实践活动,更是新时代青年传承嘉庚精神的生动课堂。2024级通信工程3班团支部“深学嘉庚精神、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将嘉庚精神深植于心,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让嘉庚精神的火炬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一步征程,让个人奋斗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同时,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让嘉庚精神的火炬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一步征程,让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