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关注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公众号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厦门华厦学院智能制造实践队深入三明市开展“深产致研·细调赋能”主题社会实践(三)

时间:2025-07-29 点击:

2025年暑期,厦门华厦学院智能制造产业调研实践队深入福建省三明市,开展"深产致研·细调赋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作为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三下乡""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专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实践聚焦革命老区工业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考察、专题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探索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创新路径。实践队先后走访三钢工业遗产区、闽光大数据中心等标杆项目,深入了解三钢集团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实践,并与企业负责人就工业互联网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产教融合育人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此次活动旨在发挥高校智力优势,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同时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16198

01探访工业记忆·传承工匠精神

厦门华厦学院智能制造产业调研实践队走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钢工业遗产区,开展"深产致研·细调赋能"主题调研。作为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三钢集团累计投入1.2亿元打造的"两馆一园"(1958工业记忆馆、安全教育体验馆、工业记忆园)展现了工业遗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

19361

在苏式红砖旧厂房改造的展馆中,实践队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三钢从"高耗能"到"绿色智造"的转型历程。队员们重点考察了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应用,并就智能制造在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环保监测系统优化等方面的应用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在工业记忆园,锈蚀的老设备与葱郁的绿植相映成趣,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钢花与繁花交织"的生态工业之美。

190D9

1619A

13C25

13D45

122EA

三钢"工业+文旅+生态"的融合发展模式,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实践队表示,下一步将结合调研成果,开展"智能技术赋能工业遗产活化"专项研究,为工业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智慧方案。

16073

02数字智造融合·赋能钢企未来

厦门华厦学院智能制造产业调研实践队深入三钢集团,开展"深产致研·细调赋能"主题调研活动。作为福建省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三钢集团近年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打造了"闽光大数据中心"和"智慧管控平台"等数字化项目,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1B2C9

实践队首先参观了位于1958工业记忆园的闽光大数据中心。这座形似风帆的现代建筑内,6块LED大屏实时展示着三明本部、泉州闽光、罗源闽光三大基地的生产数据。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一总部多基地"的数字化管控体系,以及智能运营系统如何实现L2和L3同步上线、大数据与业务同步上线的创新实践。

1E63D

18EEA

在智控中心,实践队见证了"指尖炼钢"的智能化场景。炼钢智控系统集成了自动炼钢、自动出钢等关键技术,操作人员通过大屏即可远程监控整个生产过程。铁区集控系统则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了焦化、烧结、高炉等工序的一体化管控。队员们还参观了科技研发中心,这里配备了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实验室,检测结果可在几分钟内传送至生产一线。

183FB

169C2

18162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队深刻认识到数据资产在产业转型中的核心价值。三钢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队员们表示,将结合调研成果,开展智能制造相关课题研究,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方案。此次调研不仅深化了产教融合,也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范例。

03数智赋能产业·共话人才未来

厦门华厦学院智能制造实践队与三钢集团闽光文旅、数智AI部、闽光软件等部门负责人开展专题座谈。会上,闽光文旅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工业旅游数字化平台建设情况,展示了如何通过VR/AR技术活化工业遗产;数智AI部负责人分享了智能炼钢系统的核心技术突破,重点讲解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生产线优化中的应用;闽光软件负责人则从企业用人需求角度,强调了对既懂智能制造又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渴求。

1193E

实践队师生就"工业互联网+文旅融合""数智AI质检技术落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等议题与企业专家深入交流。队员们表示,通过此次座谈,不仅了解到前沿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更明确了专业学习与产业需求的结合点。此次座谈为深化校企合作、共育智能制造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E292

12BCE

此次"深产致研·细调赋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厦门华厦学院智能制造实践队通过实地走访三钢工业遗产区、闽光大数据中心及开展专题座谈,全方位、多维度地考察了三明市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从工业遗产保护活化到智能制造升级,从数字技术应用到复合型人才培养,三钢集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绿融合、数智赋能"发展新路。

16E19

实践队将充分转化调研成果,重点围绕"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智能炼钢工艺优化""产教协同育人机制"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形成可落地的解决方案。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工科专业学子,必将传承三钢工匠精神,勇担产业转型使命,将专业知识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青春力量。此次实践不仅搭建了校企合作新平台,更开创了产教融合新格局,为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索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