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动态

关注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公众号

教科研动态

【教科研动态】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举行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研讨会

时间:2025-10-28 点击:

为深入推进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成效,10月22日,由教学副院长蔡志猛老师组织的“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研讨会”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该课程的核心教学团队,与会教师围绕教学标准、考核方式、题目设计及课程衔接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学院陈明明院长出席会议并做总结讲话。

研讨会伊始,蔡志猛老师,首先作了主题发言。他立足于课程的教学标准,系统剖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蔡老师特别强调,单片机课程作为工科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必须与前沿技术和产业需求紧密接轨。他提出,应将学科竞赛作为挖掘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模式,反向推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为课程未来的改进方向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在课程难点与评价体系方面,陈育智老师带来了他的独到见解。他通过展示自己设计的期末考题实例,具体分析了学生在学习单片机课程中普遍遇到的难点与易错点。陈老师强调,高质量的题目设计不仅能准确检验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锻炼其逻辑思维与程序调试能力,为教学效果的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C0ACF

图1陈育智老师说明期末考试的试卷设计

随后,邹立老师分享了其在课程考核方案上的探索与实践历程。他详细介绍了考核方式从初期“所有同学同组完成统一项目”到如今“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队”的演变过程。邹老师指出,这种改革旨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结合个人兴趣,将同类单片机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车等不同场景,从而深刻理解技术的普适性与多样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D2F88

图2邹立老师谈课程考核的机制改革

紧接着,汤丽华老师就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发表了见解。她重点提出了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与后续其课程设计课程之间难度递进的设计方案。汤老师强调,必须精心设计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项目难度,形成一个从基础原理验证到综合系统设计、从跟班模仿到独立创新的循序渐进的能力阶梯,确保学生知识结构与工程能力的平稳提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7A7D

图3汤丽华老师说明课程体系的连贯性

陈南京老师则从更宏观的课程体系角度出发,提出了单片机课程与后续嵌入式系统课程之间的衔接与侧重点问题。他分析了二者在技术栈、开发模式和思维范式上的异同,呼吁教学团队加强协同,明确各自的教学边界与核心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能够平滑过渡、层层递进,避免内容的重复或脱节,为学生构建一个连贯、系统的嵌入式技术知识体系。

在自由讨论环节,课程组全体教师聚焦教学核心痛点,就如何平衡理论基础与动手能力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在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其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此,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改革考核题目设计,有效降低卷面考核的不及格率,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强化过程性评价、丰富项目实践环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讨论明确了“减负增效”的改革方向,即在减轻学生应试负担的同时,实质性提升学习实践技能。

15C18

图课程组老师们自由讨论环节

研讨会最后,陈明明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她高度肯定了各位老师在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陈院长强调,面对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鼓励教学团队继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将研讨会上形成的共识与思路落到实处,持续推动单片机及相关课程群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研讨会气氛热烈,交流充分,不仅梳理了现有问题,更凝聚了改革共识,明确了未来方向,为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动力。